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党建之窗>>阅读文章

《红色印记》:迟到的绝笔信

发布人:姚敏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7日    阅读次数:1062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主播刘筱。我讲述的文物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的绝笔信。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的赵一曼纪念馆内存有一份其儿子抄写的复刻品。

 
  1936年8月2日,担任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的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的火车。在生命最后时刻,她最为牵挂的是唯一的儿子宁儿。忍受着严刑拷打的剧痛,赵一曼向押解她的日本宪兵要来纸和笔,写下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眷恋和一位共产党人对革命的坚定信仰。
 
  “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眼前这两页已经泛黄的横格信纸,上面字迹有些潦草,还有涂改的痕迹。寥寥数语,一字一泪。
 
  然而,这并非赵一曼当年亲手书写的原件,真迹已无从寻觅,它的内容被日军隐藏在审讯档案里,很长一段时间无人知晓。这是一封迟到的家书,在赵一曼牺牲21年后,她的儿子才从东北烈士纪念馆的档案中抄了下来。赵一曼纪念馆馆长陈怀忠:
 
  陈怀忠:这封遗书发现的时候都是日文,最后从日文翻译成中文,才是现在我们展出的内容。
 
  在短暂的一生里,革命与爱情,英雄与母亲,赵一曼如何抉择?从地下党员到游击队政委,这位宁死不屈的战士又是怎样战斗在抗日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又名李一超。1926年,赵一曼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队,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女军校学员。1927年9月,党组织派赵一曼等同志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仅仅过了一年,1928年冬天,因国内急需女干部,组织安排赵一曼提前回国。那时的赵一曼已经身怀六甲,且患有肺病,丈夫陈达邦万般不舍,给她提了两个建议。
 
  陈怀忠:一个建议是等到赵一曼把小孩生了以后再回国,第二个建议就是为照顾她,陈达邦和赵一曼一起回国。当时陈达邦提这两个建议,赵一曼都坚决地反对了。她说,党的决定,不能还价。
 
  “誓志为人不为家”,赵一曼费尽周折只身回国,随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开展党的工作。
 
  1929年1月,赵一曼和陈达邦的孩子在动乱中降生,取名“宁儿”。可那时的中国,革命形势胶着、斗争残酷,丝毫没有给这对母子安宁的时光。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为了更好地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中国共产党派出一批优秀干部前往东北,赵一曼就在名单之中。那时,宁儿只有一岁零三个月。
 
  这一别,何时团圆?还能否团圆?揪心的痛让赵一曼不敢再多想,她来到照相馆,抱着宁儿坐在高背藤椅上拍下一张照片,这也是她和儿子唯一的合影。临行前,她用铅笔写了一封短信,并将照片一同寄给陈达邦。
 
  “达邦!别离很久,想念很深,你的儿子诞生了,我一切都好,不必挂念,望你珍重。”
 
  斗争的路,漫长艰难。1932年,赵一曼领导了哈尔滨电车工人大罢工,并取得罢工胜利。1934年,因哈尔滨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赵一曼身份暴露,处境危险,被组织转移到哈尔滨以东从事游击战争。
 
  一身红衣,一把手枪,骑着白马驰骋在林海雪原间,这是她战斗时的模样。敌人惊恐地称她是“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陈怀忠:因为她在苏联和黄埔军校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所以她有非常高的军事素养和指挥才能,她把民众组织起来成立游击队。编入三军二团以后,他们辗转于林海雪原,白山黑水,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
 
  1935年11月,在春秋岭战役中,赵一曼身负重伤。养伤期间,赵一曼被日军发现,战斗中再度负伤、昏迷被俘。日伪军将赵一曼押送到珠河县公署,关在一间阴冷、潮湿的牢房里。伪滨江省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大野泰治在1956年接受审判时曾供述:
 
  大野泰治:赵一曼烈士的胳膊和腿都负了重伤,我用鞭子打着她的伤口,拷问她说,如果不讲出共产党的组织及活动情况,还要打你的伤口,使你痛苦。
 
  为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敌人又把赵一曼转送到哈尔滨关押,进行了更加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日军档案中这样记载:“在长时间经受高强度电刑的状态下,赵一曼女士仍没招供,确属罕见,已不能从医学生理上解释。”
 
  用电刑,灌辣椒水,整整九个月,各种酷刑轮番施行,赵一曼将刑讯室当作她最后的战场,面对轮番审问,她怒斥敌人:“你们这些强盗,可以让整座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人的信仰!”
 
  虽被折磨得奄奄一息,赵一曼却自始至终坚贞不屈,没有供出任何情报,失去耐心的日军决定将其处决。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往黑龙江珠河县。为杀一儆百,日军将赵一曼绑在一辆马车上,在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游街示众。看着乡亲们挂满泪珠的面孔,赵一曼大声喊道:“乡亲们!不要难过,为抗日而死是光荣的!”她一路昂着头,高唱《红旗歌》。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红了旗帜……”。
 
  这一天,赵一曼在珠河小北门外英勇就义,年仅31
 
  赵一曼曾说,取名为“一曼”“一超”是因为喜欢“一”字,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贯到底,绝不改变。
 
  人们不会忘记,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过这样一位巾帼英雄,她离家别子,舍身殉国,用生命践行了“甘将热血沃中华”的信仰。
 
  讲解员何涛:我是宜宾市赵一曼纪念馆讲解员何涛,今年28岁。赵一曼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谱写出的却是绚丽的人生长歌。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我将讲好一曼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巾帼英雄的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激励永远!
 
 来源:央视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