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德育园地>>阅读文章

思考是读书的长青之树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5日    阅读次数:3048

读书无论资质的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学源于思,在阅读中学会思考,才会丰富我们的思想,开拓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

我们现在都非常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但思考要有自己的立场,否则,丧失了自我,自己的思想被书籍所左右,那就不是得到书本的滋养,而是中了书本的了。如有一位女生读完《红楼梦》后,变得不爱说话,时常出现忧郁状,做作业经常出错。她说:做人没有什么意思,你看贾府,那么富贵,那么繁华,最后还不是变成白茫茫一片?试想,如此一来,这位女生还有心思去读别的书吗?

普遍认可的方式是,每读一本名著一定要对书的作者有所了解,因为它饱含了作家人生的阅历和经历,是作家智慧的结晶。比如曹雪芹,他为什么要写《红楼梦》?为什么要描绘贾府由盛而衰的过程?这和他本人的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又有什么联系?如果在读这部经典之前能对上述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那么,中一事也将成为传说。所以,理想的阅读,应该要读出意、读出神、读出情,读出书中文字以外的东西,要在阅读中感悟,并由感性上升到理智的思考,从而形成对书本的深刻理解。

再说毛泽东,他毕生珍惜时间,博览群书,其读书就在于独立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纵观毛泽东的读书生涯,既多读勤读和熟读,又苦思深思和精思,从不人云亦云,并不因某些著作是名人所著,就不问青红皂白,盲目崇拜,轻易信仰。如他再读《韩昌黎文集》时,凡是其认为是有道理,文笔好的地方,就圈圈点点,写上此论颇精”“此言甚合我意等批语。相反的,如若他认为讲得不对,有缺憾的地方,便打叉画杠,写上不通”“荒谬等眉批。

在读书时,你是怎么做的?你是被动的接受还是会主动反思书中的内容?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读什么信什么,就会变成书的奴隶,让自己的头脑变成跑马场,任别人践踏。

在现实生活中,读什么信什么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自己没有主见,觉得书中所讲的都有道理,于是人云亦云。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是在强调读书反思的重要性。读书不盲从,有自己的见解,即使是读得不多也能从所读的书中获得真正有用的东西。否则,读的越多只会让自己越读越糊涂。


上一篇      下一篇
网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