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 通知
发布人:李霞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阅读次数:1363
西交城〔2021〕11号
关于做好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
通知
各系(部)、中心(部)及有关单位:
按照教育部“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及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促进我院2021届毕业生充分及更高质量就业,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20〕5号)和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陕教生办〔2021〕8号)要求,现就我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就业保障
1、学院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领推进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书记任组长,各系系主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任成员。各系要成立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小组,负责全面推进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工作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系学生工作负责人、各专业教研室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学院领导小组和各系工作小组要定期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动员全员力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稳中有升。
2、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各系要充分认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落实责任,积极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全体辅导员等参与就业。各系要定期通报就业进展,指导毕业生尽早择业就业,确保2021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坚决完成本届就业工作目标。
3、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学院根据本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制定就业工作应对疫情预案,为用人单位进校开展宣讲、招聘活动提供保障。各系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毕业生参加就业实习、招聘和面试笔试等活动。
4、树立典型,加强就业宣传。学院通过相关就业讲座、报告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发展咨询和就业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转变就业观念,认识就业环境,准确定位。针对就业中涌现的典型,开展“就业之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评选表彰工作,并参加陕西省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各系要及时掌握毕业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
二、推展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5、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根据学院毕业生特点,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就业创业。各系要配合组织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学院做好基层项目推广及服务,确保基层计划实施和推进。
6、推进毕业生在陕就业工作。针对我院毕业生生源分布特点,加强与省内企业的沟通合作,举办省内企业为主的双选会、招聘会、互联网+就业等活动,鼓励毕业生在陕就业创业,为本地社会发展和经济振兴服务。
7、促进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中小微企业是我院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学院进一步加强与中小微企业的联系,广泛征集用人单位信息,积极组织中小微企业校园招聘会,发挥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8、拓宽就业空间和就业渠道。引导毕业生适应新就业形态、新用工方式,拓展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就业空间。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扶持等政策,引导我院毕业生主动对接新型业态的就业需求,让毕业生主动适应新就业形态。
9、鼓励大学生参军入伍。各系要做好一年两次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宣传报名工作,重点宣传新激励政策和新体检标准,针对毕业生群体开展精准动员,力争使更多毕业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
10、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各系要精准掌握毕业生创业项目情况,建立创业学生信息台账,实行动态追踪和管理。组织学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加各类重要创业活动和比赛。学院对事迹突出学生进行重点宣传,发挥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组织开展创业服务专项活动。
三、强化服务保障,做好精准指导
11、进一步加强就业信息化建设。学院要充分利用网站、微信、QQ等现代化信息手段,提高就业信息的推送能力,为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政府、社会提供服务。利用较为发达完善的社会招聘网站,优化完善网上招聘服务,鼓励毕业生走出校园,积极参加兄弟院校招聘会及社会各类招聘会。各系要主动联系本系重点合作单位,精准推送招聘信息,对尚未确定毕业去向的毕业生全方位关心,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顺利就业。
12、加强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学院通过就业创业课程、讲座报告、比赛等途径,为毕业生提供集体及个别指导咨询服务,各系要积极动员学生利用线上线下资源增强求职技能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精准指导服务。
13、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各系、毕业班辅导员要及时统计“城市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摸底监测表”,掌握每一位毕业生及时就业状态,针对每一类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开展精准就业指导和服务。
14、做好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各系要精准掌握少数民族、低收入家庭、延长学制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情况,按照“一人一档”、“一生一策”建立工作台账,进行分类精准指导,确保困难群体充分就业。
四、规范就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15、规范就业证明材料。学院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就业材料规范性培训,就业工作者及广大毕业生熟练掌握就业证明材料规范性要求,毕业班辅导员要对毕业生提供的就业证明相关材料进行逐项检查,确保就业材料真实、准确、规范。
16、强化就业工作规范管理。学院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监测和责任落实,对毕业生就业材料进行认真核查,严格执行“四不准”规定。各系要认真梳理毕业生去向,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就业协议签订、升学、出国出境登记、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登记等。
17、密切监测就业状况。学院及时统计和发布就业招聘信息、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签约进展情况、未就业毕业生实时动态等就业状况,就业办按每周、每月通报就业情况,与各系加强信息沟通与反馈,做好就业形势研判,规避就业风险。
18、健全就业状况反馈机制。各系要重点做好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全面总结经验,并与7月15日前形成本系就业总结材料。学院对本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及时做出总结与分析,在6月底前向全院公布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情况,在年底前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并将相关调查结果反馈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学院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2021年3月11 日